第六百零四章 淘砂(3/5)
向三川运粮,准备接下来的大战。」范雎嘴角露出一丝澹澹的微笑。「好,此番寡人定要让三晋知道,九鼎不是那么好拿的。」秦王稷重重的拍了一下桉台,站起来大声说道,「别人去寡人不放心,不如就由先生亲自出使吧。先生当年离开魏国之后,便没有回去吧。这次正好回去看看家乡,也让魏王看看,他是多么的眼瞎,将如此大才拱手送给我秦国。」在这一点上,秦王稷还是很感激魏国的。商鞅,张仪,范雎……正是有了魏国源源不断的为秦国输送人才,才有了如此强盛的秦国。可以说,如果没有魏国的昨天,就没有秦国的今天。秦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魏国的帮助。让秦王稷不喜的是,魏国不仅为秦国输送人才,还为赵国输送人才,甚至将自己亲弟弟都送给了赵国。不仅使两国关系越发亲密,还使得赵国国力得到迅速提升。大量士子从各国赶往赵国,拜见魏无忌,之后受到魏无忌的举荐,得以做官。「先生这次回去,就乘坐寡人的华盖吧,寡人让飞廉军护送你去韩魏。」秦王稷看到范雎想拒绝,立刻挥手道,「以先生对我秦国的大恩,值得如此。先生不必拒绝。」他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当初被魏国看不起的人,被魏国丢在厕所里,任由宾客在身上撒尿的人,如今在秦国受到怎样的重用,掌握怎样的权利。每个人都是自命不凡的,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比范雎差。当他们看到范雎的境遇,会怎么想?一种是范雎这种货色都能受到秦王重用,我去了之后不是比范雎还厉害?另一种是,魏国连范雎这种大才都留不住,还能有什么希望?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秦王稷乐意看到的。「臣此生必为大王肝脑涂地。」范雎长拜在地,感动的说道。……另一边,巡视完大半个赵国的赵括终于开始了回归之路。在河间郡,赵括接着见了燕国俘虏,安抚了大家的情绪,告诉他们,赵国会按照当年的约定,五年之期,也就是明年便放他们回家。燕国俘虏对赵括非常感激,这年头俘虏是没有人权的,赵括即便将他们全部砍了,世人最多也只是口诛笔伐罢了,不会造成实际性的影响。但赵括不仅没有杀他们,反而答应放他们回国,每年夏收和秋收的时候,还会帮他们写信,寄给家人,并带上一部分粮食,让他们的家人不会因为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而饿死。除此之外,赵国还会给他们带来一封家人的回信,让他们能够了解家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