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2/3)
老汉瞥了赵括一眼,开口说道。“不错,我们是邯郸人。”赵括点了点头。“邯郸的?那见到这些很意外吧?”老汉指着面前丰收的庄稼,满脸骄傲的说道。“确实很意外,前几年这里还是草原,没想到这么快就变成了大片大片的农田。”赵括说道,河套比他想象的还要好,栗腹等人必然花费了大量的力气。“今年风调雨顺,我家有些土地的亩产已经达到了一石半,比搬来河套之前还高,而且想种多少地种多少地,官府虽然规定了每户亩数,按照人口划分。但只要你能种完,官府其实是不会管的。”老汉指着远处的荒地说道,“看到那一片了没有,谁开垦就是谁的。不过我们的土地已经够了,再开垦也管理不过来,所以就扔那里了。官府虽然不会管你多开垦土地,但是如果登记在册,却没有耕种变成了荒地,是要罚款的。”“那收税呢?”赵括问道。“现在没有农税,官府说要免税五年,五年之后按照正常田地收税,不会多收也不会少收。”老汉说道。“这么说来,今年能结余不少粮食。”赵括说道。“结余是肯定有结余的,但不会太多。亩产能达到一石半只是少数田地,大部分也就一石左右,还有一些今年刚刚开垦的田地,亩产只有几斗。等到明年,结余的粮食就多了。”老汉笑着说道。“有结余就好,家里有粮食,心里不慌。”赵括也跟着乐了。“后生这话说得中听。”老汉站起身子,朝农田走去,“好了,歇够了,要干活了,老头我就不陪你闲聊了。”老汉很显然清楚自己和赵括等人不是一路人,赵括等人就算不种地,也能过得很好,偶尔到田间走一走,那叫体验生活。他种地是为了生存。不种地,就等着饿死吧。所以时间差不多了,老汉很自觉的回到田中。“这是一位有智慧的人。”赵括回头对几人说道,继续朝前面走去。按照惯例,每年夏收或者秋收,国君是要和百姓一起收割的,就如同每年春天要扶犁耕种,以此来表示重视农业和不忘本。赵括也没有免俗,第二天带着三个小家伙来到一处公田,教他们如何割小麦。彬以前割过,还算熟练,赵政和破奴不出意外的割到了手指,但赵括依然坚持让他们割了一小块地。结束之后,赵姬和安凝抱着孩子,责怪赵括。“破奴还小,就不能等长大了再学吗?”安凝有些生气的说道,不要说一国之君,就是寻常人家,有哪个父亲狠心让孩子三四岁就割麦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