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第四百八十九章 水力(1/3)

第四百八十九章 水力(1/3)

    看完高炉炼铁之后,赵括没有立刻离开工坊,而是遣散其他人,与蔺相如刘平二人在工坊内闲逛起来,工坊负责人赵铸陪同。赵国得到邺城之后,南方有了屏障,漳水不再作为赵魏的边境,工坊便搬到了漳水和滏水边上,规模也扩大了十倍。之所以扩大了这么多,倒不是赵国真的多了这么多工匠,而是盐铁官营之后,那些贵族商贾私养的工匠都被卖给了官府。或许每个府中还隐藏了一些工匠,但数量不会太多。这些工匠一部分送往了晋阳、武阳等地的工坊,但大部分都被留在了邯郸。这里汇聚了天下技术最好的一批工匠,赵国大部分的兵器装备都是出自这里。除此之外,赵括还下令关闭郡以下的冶炼工坊,将工坊和工人全部集中到赵国的主要城市。在此之前,赵国很多地方都有冶炼工坊,有官府的,有私人的,生产出来的兵器和农具质量良莠不齐,赵国很难监管。将工坊集中在主要城市更有利于监管和标准化生产,稳定生产质量。除此之外,工坊的规模越大,生产出来的装备平均成本也会更低。一路上,赵括看到不少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隶臣,有些刑徒脚上还带着镣铐。他们大多数是战争的俘虏,或者犯了罪的国人,被贬为隶臣。他们用大锤将开采过来的矿石碾成块状,这是工坊最苦最累最耗时的活,矿石坚硬,只有用尽全身力气砸许久才能砸碎。这些年赵国大搞冶炼,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矿石从邯郸西北送入工坊。工人还有工钱拿,有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官府还会发一两斤鱼肉。这些隶臣什么也没有,每天天不亮就要开始劳作,一直干到晚上,苦不堪言。除此之外,旁边还有类似于水车加上石磨的组合,流水推动水轮,水轮转动,在齿轮的作用下推动石磨转动,将被隶臣砸碎的矿石碾的更加粉碎,越碎的矿石越容易冶炼。不过平原河流落差小,能够转化的重力势能少,无法带动太大的水车和石磨,主要还是依靠人力和牲力。赵国正想办法在上党和晋阳建造大型冶炼工坊,充分利用太行山区的水力资源。“邯郸铁矿的规模虽然大,但是含铁量不高,与宜阳、宛城的铁矿相比相差甚远,炼出来的铁质量也不如韩楚,后来就有人提出将铁矿石碾碎了之后再冶炼,炼出的铁质量更好。”“不过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借助水力之前,工坊中最多的时候有近十万隶臣劳作,后来墨家把水车用在工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