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税制(3/6)
绝大部分问题只要扫一眼便出结果了,少数问题也只需要思考一下。处理速度比虞信、蔺相如等人还要快。“大王,封赏结果出来了。”这时,乐毅捧着几本花名册从外面走了进来。赵括接过名单,对于乐毅等人,他还是非常放心的,不过该检查还是要检查一下。大体上翻了一下,没有发现明显的疏漏,赵括合上花名册,看向旁边的虞卿,问道:“内史和少府还有多少钱粮?能否支撑封赏?”“禀大王,因为以工代赈一直没有停,内史和少府中没有多少钱粮了。不过等到夏粮收了之后,再加上齐国的赔偿,最近商人也在不断涌入我国,商税已经达到了之前最高时候的两倍。如果分开发放的话,我赵国足以支撑这次封赏。”虞信笑着说道。赵国的夏粮主要是冬小麦,冬小麦在春秋时期就有种植了,到了战国时期已经遍布中原各国。不过因为口感原因,种植面积不是很广,并不能提供多少租税。但是架不住赔款多啊,而且赵括在齐国抢了不少钱财。甚至可以说,如果像以前一样,抹掉部分封赏,赵国不仅可以全额发放,甚至还能过的很富裕。士卒们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或者说,他们就从来没有指望能够拿到所有的封赏。“上次伐秦之战不是还有部分封赏没有发放吗,合在一起,所有封赏提升两成,分三次发放,先发放一半。等到夏耕结束之后再发放剩下部分的一半,秋收之后,全部发完。”赵括将花名册递给乐毅。“大王,这不好吧。”虞信迟疑的说道。自古以来,只有少发的封赏,哪有多发的封赏?“哪里不好?”赵括奇怪的看着虞信。“封赏的事情。”虞信说道。“将士们为国征战几年没有回过家,多发两成封赏怎么了?”赵括说道。“大王说的有道理,那便多发一点吧。”虞信没有坚持。反正赵国财政也不是支撑不起,既然赵括想多发那就多发吧,谁让赵括是君主呢。“那末将就先下去了。”乐毅拱手说道。赵国人手不足,之后下发封赏的事情也要由他来负责,没办法,谁叫他不仅会打仗,还会治国呢。能者多劳。“对了,荀子怎么还没有回来?”赵括奇怪的问道。赵括知道这些天荀子为了查清贪污封赏一事一直奔波,很多时候为了确定事情的真假要亲自去乡里或者里上查询,不过按理说也该回来了,总不可能每个乡都要他亲自去吧!“他回来的路上听说晋阳有大规模贪污封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