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六章、选择很重要(3/6)

第三十六章、选择很重要(3/6)

到了政治上。 朝中有人,总是能够带来一些便利的。若是普鲁士军方面临的困境,搁在了其他影响力大的邦国头上,问题早就被解决了。 不就是缺军费嘛,又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不说拿到中央军的同样标准,但是提高中央政府拨款标准,总是可以操作的。 普鲁士王国也是边界,北边是北欧联邦、东边俄罗斯帝国,妥妥的军事重地。要求中央政府承担40%的军费,完全说得过去。 除此之外,还可以接外派驻扎任务,以获得中央政府的补贴。 要是运气好要是遇上了,没准还能捞两个作战任务,那就啥问题都没了。 当然,从中央政府拿走的钱越多,受到的影响也会越大,自主性肯定要大受影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可能什么好处都让你占尽了。吃谁的饭,为谁卖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普鲁士王国军队现在就拥有高度自主性,能够从皇帝手中拿到的军费自然是高不了。 和所有没有军事威胁的腹地邦国一样,中央政府只承担25%的军费。 陆军部给出理由非常简单:没有外来军事威胁。 不开玩笑,这是认真的。 陆军部还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详细解释:俄罗斯帝国是帝国的盟友,不需要防备;而北欧联邦实力有限,对帝国构不成威胁。 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就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偏偏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单纯从表面上根本就无法分辨对错,连辩解都难。 作为普鲁士军方的一员,施利芬自然不认可帝国陆军部的说法。但是没有办法,他找到反驳的理由。 普俄之间存在矛盾,不等于神罗和俄国人也有矛盾。俄奥同盟持续了很多年,维也纳政府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沙皇政府不会入侵。 至于北欧联邦,那就不用提了。谈北欧威胁论,施利芬自己都觉得丢人。 为了寻找一个要军费的理由,施利芬也是绞尽脑汁。至于国内事先准备的理由,从抵达维也纳那一刻开始,他就果断的选择了放弃。 俄国威胁论也不是好谈的,真要是一味强调俄国人的威胁,没准维也纳政府就派兵帮助他们守边疆了。 具体可以参考西边的卢森堡公国,防御问题就是由中央军承担的,邦国军队只承担辅助作用。 真要是到了那一步,普鲁士军方的自主权就全没了。中央军承担了边防责任,在普鲁士设立一个军区,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