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其他类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明明也想到了!(2/5)

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明明也想到了!(2/5)

就是希望利用湮灭力,来描述奇点存在的数学逻辑。有关湮灭力的数学逻辑描述,穿插一些其他理论的数学逻辑,自然也没什么问题,但穿插的太多就不一样了。假如底层的描述都引用弦理论的数学逻辑,就等同于是把弦理论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修改。这有什么意义?用弦理论数学逻辑所描述的湮灭理论,它依旧是弦理论,类似的研究多起来以后,湮灭理论就会成为弦理论的一部分。这就是学术渗透的可怕性。王浩可不希望自己研究的湮灭理论成为弦理论的一部分,但他要反驳保罗菲尔—琼斯,就必须在奇点问题上,有一定的成果,其基础就是针对奇点问题,对湮灭理论进行正面的数学描述。为了达到正面对湮灭理论进行数学描述的目的,王浩开始了认真的研究,他翻着了很多的资料,包括弦理论对相关部份的解析,认真的研究了好几天的时间,最后却发现一无所获。也不能说是一无所获他只是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对湮灭力存在的正面描述。然后,王浩找到了保罗菲尔—琼斯,和他讨论了粒子短期衰变的问题。这是海伦、陈蒙檬,和保罗菲尔—琼斯争论的一个焦点。现在王浩找到保罗菲尔—琼斯谈这个问题,有点像是老师给学生出头的意思,两人就针对粒子短期衰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说是讨论,实际上是争论。保罗菲尔—琼斯在争论中最开始是占据上方的,因为他在理论物理的研究中非常专业,偶尔会说出一些超出王浩知识范畴外的内容。但是王浩最擅长的就是“讨论”,他能够在讨论中收获大量的正确知识,慢慢的就把局势扳了回来。保罗菲尔—琼斯可不是甘心失败的人,更何况他完全没有落入下风。于是办公室里就经常传出剧烈的争吵声--“像是你说的,从衰变的角度做出论述,但没有湮灭力的参与,我的研究依旧可以进行完美的解析。你只是在追求另外一种解析,同样不能证明,而且数学逻辑并没有我的完美,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带入湮灭力作用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你的解释牵扯到更高的维度,甚至是十一维度,根本无法理解。”“只是你无法理解,我可以理解,很多人都可以理解。”“我可以认为你的话是人身攻击。当然我不会放在心上,十一维度是否存在,人类几百年之内都无法证明······”“但我的数学很完美,比如像是这个位置,以非常规方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