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本官来迟了!(4/5)
》搪塞,老太爷虽有些不满,但终是没有将那本《治平宝鉴》销毁,如今这本书仍在永琰案头上。屋中还有一人,乃朱珪长子朱锡经。朱锡经乾隆四十四年中举人,不知为何朱珪不让儿子继续参加会试,而是带在身边历练。朱珪也未替儿子谋取官身,一直以来朱锡经都是以幕僚身份跟随父亲做事。写完给朝廷的奏折后,朱珪示意儿子将折子命人发出,未想折子刚刚发出,安庆的家人将却一封京中密信快马加鞭送了过来。密信是嘉亲王永琰发来,信中嘉亲王告诉其师皇帝命江宁布政使福昌调查师傅所参赵有禄之罪是否属实。信末则有些担心询问师傅那赵有禄所犯之罪到底是否属实。看过密信后,朱珪将信随手递给儿子。朱锡经忙细看,看完眉头微皱道:“父亲,皇上让江宁布政查赵有禄的事,似乎是不相信父亲所参。”朱珪摇了摇头:“我摘参赵有禄,按理朝廷是要派人彻查的。”言下之意皇上的安排并无问题,也是国初定下的地方回避制度。即案涉巡抚这一级别的官员,则巡抚所在省份官员需回避,由皇帝指定邻省总督、巡抚或朝廷尚书级别的官员进行彻查,避免地方包庇。当年浙江巡抚王亶望的案子,就是由“邻居”闽浙总督陈辉祖初审。赵有禄不是巡抚,只是正四品的江安粮道,摘参他的又是顶头上司安徽巡抚,因而按制度由布政、按察这一级别的邻省官员初审即可。朱珪并不担心江宁布政福昌会包庇赵有禄,因为身为旗员的福昌与赵有禄并无任何交结,双方之间更无利益往来。而且赵有禄所犯之罪也是确凿的,安徽布政荆道乾接到检举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检举人,乃事涉粮库的经办小吏,口供都是做实的,否则他也不可能动用摘参这一有可能伤及自身的弹劾手段对付赵有禄。福昌只要亲自核库,再审问检举小吏,案情便一目了然,届时赵有禄不死也得发遣宁古塔。朱锡经知道父亲手里有赵有禄犯案的证据,倒不担心赵有禄会脱罪,只是担心道:“父亲,王爷似乎有点焦虑,担心父亲拿不下赵有禄,父亲是不是写信宽慰一下王爷?”朱珪沉吟片刻,却是提笔写下“不喜不怒,沉默持重,唯唯是听,以示亲信”十六个大字,命儿子明日寄给嘉亲王。尔后端起已经凉了的茶碗,沉声道:“历来灾情都说天灾人祸,但这人祸却甚于天灾,就说这赵有禄身为督粮道却利用灾情大肆敛财,掩填亏空,这等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