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跟老太爷一个段位?(2/4)
事给银十两,丧事给银二十两”。综合下来,一个普通旗人在不出征时每年的工资和福利最多九十两左右,大致跟一个知县的法定工资等同。赵安觉得这工资水平相当不错了,扬州这边因为富裕加水土好,农民一年能挣个二三十两,可其它贫穷地区农民一年只能挣个十几两,甚至还有二三两的,两相一对比,一个旗人一年工资就是贫农的十到二十倍左右,这么好的待遇到哪找去。而且旗人的工资是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拿的!一家五口计算的话,一年下来就是几百两,小康的不能再小康,怎么可能还要老婆闺女出来干活呢。石掌柜笑着摇了摇头:“赵大人有所不知,明面上旗人俸禄是挺高,但首先得是正式旗丁才能拿这么多。”什么意思呢?就是入关到现在,旗人的数量已经暴涨了几倍,但朝廷实际不需要这么多旗兵,所以大多数旗人男丁是选不上正兵马甲、步甲的,只能充当预备役性质的“余丁”,小孩子则叫养育兵。“余丁”一年只能拿十几两汉人所说的铁杆庄稼,妇人和养育兵拿的更少,且又生活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大城市,所以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为了维持生计,不少余丁只能去从事被旗人鄙视的农、工、商等职业。只有王爷贝勒们才能潇洒活着,啥都不用愁,每年朝廷光是给王公贵族的工资福利就有上千万两。赵安恍然大悟,难怪老太爷把几十万汉军八旗撵出去,这要不撵的话老太爷根本养不起啊。就这剩下的满蒙八旗还有几百万人口,就算统统按余丁发工资,一年都得几千万两,还不谈红带子、黄带子们。蛋糕就这么大,只能先尽着基本盘,如此必然导致八旗内部贫富差距过大。底层的旗人除了放下高贵的身段自谋出路,还能干什么?搁家有一顿没一顿的活着?旋即觉得不对,因为清廷为了保证八旗的军事能力,似乎不允许旗人从事任何职业。这个直到清朝晚期才彻底解禁,但那时离清朝灭亡也没多久了。“我给赵大人讲个故事,赵大人就明白了。”石掌柜端起小酒杯轻咂一口,说几年前有个正白旗的人原本在内务府当差,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赶了出来没了生计。“这人没办法,就骗人说自己和妻子是民人,也就是汉人,然后把自己跟妻子以十六两的价钱卖给正黄旗一户有钱人家当奴才。那家男主人好打人,动不动就打这两口子,结果这两口子被打的受不了就跑了,没过多久又被抓了回去。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