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走,一块借高利去(3/5)
标的话,你温副将银行存款再多也不够孝敬的。“赵大人说的甚是,此事本官会与吴大人商量,漕工那边绝计不会再拖下去。”温副将这话不是骗年轻的赵御史,而是觉得这事真不能再拖了,要不然鬼知道搞成什么样。皇上这回派个七品御史来看看,他能搞得定,下回要派个部堂、中堂过来,他拿命去搞定啊。要是来的是王杰、钱沣那种,他脑袋都保不住。“既然大人这么说了,下官也只好.”赵安轻叹一声默不作声收下银票,没办法,他不拿的话温副将肯定担心他给朝廷如实打小报告,事情就会卡在他这里,而不是向着解决漕工利好方向前进。虽然赵安什么话也没说,但温副将的心情立时就如艳阳天般清朗起来。收下银票安了对方心后,赵安却是有话要问了,首先问的是漕运衙门欠漕帮的运费是多少。温副将犹豫了下,还是如实说差不多有八万两。赵安立即追问这八万两过账没有。“这”温副将吱吱唔唔,他虽然不管漕运衙门具体运行,但每年漕运分红都有他的份,且份额不小,岂能不知这笔钱的去向。“大人若不说实话,那下官这银票却是不好收的。”赵安随手就要将已经入兜的银票取出。温副将忙道:“赵大人也不是外人,这些事与你说说也无妨,”据其说法,这八万两早就被漕运衙门官员私下分了,他就分得六千两。所谓漕运分红实则就是指每年从漕帮各分舵得来的孝敬,此外就是漕运衙门下设机构在运河沿线对过往漕船、商船的盘剥收入。这块蛋糕盆子很大,每年都是以数百万两计的。加之官吏从中私捞的收入,拿一个九品小吏来说,每年私捞和分红数目都不会少于几千两。所以,漕运衙门才被称为三大肥衙之一。淮安这边还算差的,通州那边的坐粮厅、仓场总署的九品小吏,每年收入都是以万两计。有的经纪一年干下来能捞十几二十万两,比知府老爷还快活。因为那边漕粮私卖是常态。以致京里的八旗国人每年都得吃不少掺沙子或发霉的粮米。钱已经走完法定报销程序,官面上根本不存在欠运费一事,且银子都被分了,那这八万两运费谁给?老丁的“一换一”方案也行不通,因为两相抵扣不了。总不能真要自己替漕运衙门这帮贪官垫八万两吧。赵安有点不甘心,正琢磨着呢,隔壁屋传来老丁愤愤不平的声音,似乎和那位理漕参政吵了起来。赶紧同温副将过去“劝架”。老丁真和吴参政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