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清妖> 第一百九十八章 终于像个官了(3/5)

第一百九十八章 终于像个官了(3/5)

入其实是很低的,平日还得经常跟同事、同年、同乡吃饭聚餐,又得参加各种诗文会扩大人脉,每年光“社交”开支就得二三百两。而高主事的实际工资一年只有六十两,养廉银也不过八百两,再加上不时要寄钱回老家奉养双亲,自家生活开支,以及时不时招待来京打秋风的穷亲戚,一年下来兜中基本不落钱,甚至还要借钱过年。所以,清流官员也是京师当铺、钱庄常客,“银行们”都愿意做清流的生意。去年老家一个地主遇到麻烦事请高主事帮忙,高主事便写了封信给老家知县。老家那边知县收到高主事的信自是给这位清流面子,立即出面替地主把麻烦事给解决。为此,高主事获得地主回报是150两白银,乐的他当天晚上就偷偷换了便服跑前门胡同快活了一晚。其实那位地主遇到的麻烦事当地的举人也能办,但付出的代价要远高于进士,因为举人得赔着笑脸去见县里的实权人物,要请客吃饭走流程,整个一套下来没个几百两根本不行。然而像高得银这种进士出身的京官,只需一封信就能搞定。属物美价廉,那地主当然请他帮忙了。这也充分说明地方官对京官都有一种“敬畏”之心,因为谁也不知道京官哪天会不会变成他的上司,或者在朝中火箭似的上去,成为可以左右地方官命运的存在。这一点在扬州知府方大人身上也体现出来,明明比对方高了几品,但方大人对高主事却是特别客气,一口一个高大人,唯恐哪里怠慢了这位在都察院工作的清流。高主事这边按常规拿了赵安给的红包没有当场看,只是让一起来的工作人员给赵安办理官凭手续,借口方便去了茅房。进了茅房,赶紧打开红包,发现里面竟是张一千两的银票后,高主事的样子怎么形容呢。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这一千两真如一场及时雨,替高主事一下解决年关难过的大问题。再次回到赵安办公室时,虽然看着还是一板一正,但眼神无疑温和亲切许多。赵安这边领了巡漕御史的官凭,随口问一位工作人员巡漕御史的衙门在淮安哪里。结果被告知他没有衙门办公。不是他这个巡漕御史是临时委任,而是就没有。准确说,四十五年前有,现在没有了。江淮地面上原本是有一个专门办公的巡漕御史,只是乾隆十年后规定都察院不再往淮安派设专员,因此淮安地界的巡漕御史成了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的兼衔。也就是说在赵安之前整整四十五年,淮安都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