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清妖> 第一百九十七章 兼职越多越好(2/3)

第一百九十七章 兼职越多越好(2/3)

烧酒胡同,还有东麦芽胡同和西麦芽胡同,酿酒的作坊足有数百家,那酿酒的粮食从何而来?又是谁把这些粮食卖给酒坊的?”答案么,就不用说了,都懂。巡抚大人总结一点,正是因为漕运衙门及沿途官吏对漕帮克扣太狠,才酿成这次扬州运河停摆事端。“其实漕运远不如海运,若以海船运粮不仅比漕运方便,成本也要小很多,元朝时南方的粮食就是通过海运到大都的。”吕先生是博学之人,指出明朝之所以停海运改以漕运,主要是明朝担心若走海运要么雇商船,要么造海船。雇商船的话又担心商船不受控制,调动不便;直接造船的话花费巨大,而且额外还得组建水师保护船队,无疑使成本居高不下。“前明之所以走漕运,主要是船只都捏在地方官府手里,运河所经城镇也有军队驻扎,如此不仅可运粮,也可运货,使南北货物互通有无。”吕先生接着指出一点,明朝之所以弃海运走漕运,最大的原因是治黄河与漕运是一体两面。即修缮运河同时可以一起治理黄河,降低河工成本。“若一味改行海运,则治河官员就不会考虑运河行船,用不了多久运河便会淤积,一旦大水之年必酿洪灾,轻则百里受灾,重则千里无人。”听完吕先生所言,赵安心里补充了一个意见,那就是明朝走漕运可能更多的是想解决沿运河两岸百姓的生计问题。这条两千多里的运河沿岸可是有上千万人口靠漕运吃饭的。如果漕工没饭吃必然闹事,甚至造反。所以有漕运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说法。巡抚大人也提了相同看法,故而尽管前明和本朝都有官员提倡恢复漕粮海运,但朝廷怕出事,始终下不了决心。“纵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漕运也当整治了,否则任由积弊重重积压,下官看这运河两岸迟早要出大事。”赵安一脸忧愤。为国为民的忧愤。但这和他利用漕工造反的想法并无冲突。“难啊。”抚台大人一边拿毛巾擦脸,一边道:“多少官吏吃着漕运这碗饭,整治漕运就是砸人饭碗,莫说你只是兼着巡漕御史,就是本抚都惹不起噢。”话说的也苦,没办法,漕运和地方是两条线,他这个署两江总督、江苏巡抚还真管不了运河上的事。只能为地方稳定考虑,尽量替双方协商。这件事扬州府已经交给甘泉县办了。只眼下那甘泉县并无好消息传回。赵安这边认真请教,意思他之前一直担任学官,对漕运这一块的事务不太熟悉,可皇上偏要给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