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清妖> 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禄,你个小天才!(4/5)

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禄,你个小天才!(4/5)

地,但多在城中热闹繁华所在,一来学子不得清净,二来道路也是拥堵,不利城中格局”什么意思呢?打着舒缓城市交通,还学生朗朗读书环境名义迁校。抚台大人脸色瞬间再次舒缓下来,他的巡抚衙门离府学不远,府学那边一放学周边“交通”堵塞情况就相当严重,加上小摊小贩穿梭其中,那路就更加难走。有时连官员的轿子和马车都得靠边停。如果把府学和文庙迁到别的地方去,无疑将极大改善“交通难”的问题。但这却不是赵安提出迁校的最重要理由,他还有一个杀手锏。“据下官所知,本省府学皆为前明旧校留存至今,虽说前明已亡百余年,但民间复明之心仍是不绝学子入府学读书定会知晓府学过去,又见碑刻楹联尽是前明年号,学子日日都见,很难不会心生怀念前明之心。”说到这,赵安顿了一顿,续道:“下官听闻当年圣祖爷平定三藩时,云南就查出府学藏有永历伪朝典籍,圣祖即命云南学宫全部迁新址重新,旧学宫改作义仓或衙署。有此先例在,我江苏完全可以照搬,新建学宫一律仿盛京式样,远离旧城碑林,明伦堂悬《圣谕十六条》,再立本朝名臣牌位,斩断前明于本朝教化之影响.“简而言之,赵安的意思以消除明朝在大清教育体系的任何痕迹为搬校的最大理由,有这个大义在,谁敢反对?老太爷知道了都得叫好,因为这是老太爷毕生从事的工作。只是老太爷光考虑表面文字,没考虑把根断掉。“妙,妙,妙啊!”抚台大人又起身了,仍是不受控制的起身,没办法,赵委员这个小天才太他妈的天才了。把个挣钱的买卖硬包装为大清千年教化做贡献的大好事,还极其准确命中皇上的命门,皇上一高兴,说不定过完年孙中堂就不用来两江了。这缺德事赵安也不想干的,可要不把府学搬出来,他的借读也不好搞。吕先生怎么看这事?怎么看这事不知道,但看赵委员的眼神却是很亮,但吕先生又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先搬哪座府学。“就先搬苏州!”抚台大人一锤定音,苏州府学作为江南诸学之冠必须得为全省府学打个样。苏州都搬了,其它学校不搬的话,那就是不给巡抚大人面子。作为幕僚,吕先生见恩主心意已决,便就具体事项提出问题。其认为府学搬迁容易,但搬到新地方肯定会让师生感到不方便,周边设施如果不齐全的话,师生难免有怨言。人嘛,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会产生依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