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兵书疑云(3/4)
载上时,忽然想起父亲外公曾说过,这两人当年曾在边塞共守孤城三月。
"九弟可曾想过,为何萧伯仁总能精准掐住每桩旧案的七寸?"萧承睿将热茶推到他面前,茶水中浮着几片陈皮。
"莞妃之父监守自盗的军粮,后来竟出现在先太子的募兵粮库里——这不是巧合,是有人故意让两案交织,好让真相永远沉在水底。"
殿外忽然传来钟鼓齐鸣,端王的太傅匆匆求见,说小皇子今日读《贞观政要》时,竟指着"房谋杜断"的典故问"为何沈爷爷的批注和先生讲的不一样"。
萧承轩正在逗弄案头的金丝雀,闻言手一抖,鸟食罐摔在地上——罐底刻着的"晋阳三十五年秋",正是先太子谋反的那年。
陆明谦冒雨冲进殿中,怀中的油纸包着新抄的沈阁老批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朱笔批语映入皇帝眼帘时,皇帝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场冬雪,沈阁老曾在他耳边说"储君若掌兵权,必成大祸"。
一只蝙蝠突然扑棱着翅膀撞向窗纸,在雨幕中留下一道血痕,恍若当年莞妃咽气时,指甲在屏风上划出的印记。
深夜的御史台牢狱里,沈阁老借着狱卒的灯笼光磨墨。
陆明谦看着他在羊皮纸上写下"兵者,诡道也"。
砚台里的墨汁竟泛着淡淡的荧光——那是用鱼骨胶混合磷粉制成的密写药水。
"先太子书房的《孙子兵法》,每到子时便会显出暗纹。"沈阁老忽然露出诡异的笑容,"萧承煦在北疆用的'虚张声势'之计,倒与当年先太子殿下的用兵之道如出一辙。"
后宫的永巷里,茯苓被人堵在拐角。
那名蒙面女子举起匕首时,腕间银镯发出清脆的响声,竟与采薇的镯子一模一样。
"你以为查出香灰就能揭开真相?"女子扯下头巾,竟是已被发卖的王皇后陪嫁宫女,"当年娘娘喝的安胎药,可是太医院左院判亲自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