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其他类型> 铁血抗日之屠杀小鬼子> 第48章 在次改编(2/3)

第48章 在次改编(2/3)


    见王强与萧左两人沉默,萧纵还是问了出来,对于这一点还是要解释清楚为好。



    “营长,我没意见,枪法好的,子弹优先供应是应该的,至于别的战士有意见,只要枪法也能做到百发百中就行。”



    萧左很是自然的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单独成立狙击班,但并不妨碍他知道这些人的作用。



    “萧连长说得很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枪法好,就可以在多杀小鬼子的同时,还能够节省子弹,这是好事啊,谁敢有意见,就去和人家比一下就好了。”王强却是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



    对于狙击手这个理论,那个时候的中国并没有过多的资料支持。



    前世在1935年德国顾问就曾建议国军应配置狙击手这一编制,随后中国于1935年11月从德国购买120支配置有光学瞄准镜的1924式重枪管型猎枪。



    其实这就是二战时德国大量使用的98K型狙击步枪的前身,只不过当时是以猎枪的名义生产的。



    从国民政府1935年财政部开支列表中就可以看到他的存在,有一项“购毛瑟24猎枪120支,配望远镜式瞄准镜,每支配弹2000发,另配备用枪膛30支,望远镜式瞄准镜30支”。



    1936年,中央教导队挑选了300名优秀射手,在德国教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狙击训练。



    1936年下半年,一个德国支援的、生产军事光学装备的工厂在南京建成,可生产诸如迫击炮、狙击步枪等装备的瞄准镜。



    凇沪会战期间,美国华人向中央政府捐赠雷明顿30式猎枪1200支,也都同样有光学瞄准镜。



    据史料记载,日军于月底急电大本营“支那军大量配置神枪手对我军造成大量伤亡”,要求支援。



    后来据说在日本神枪手上阵之后,由于国军缺乏相关训练,因此对抗中没占到上风,很多国军狙击手由于缺少狙击手的理论与经验支持,往往把狙击手当成正面对抗的战士,最后多数被小鬼子的炮火打掉,不得不说很是遗憾。



    中国狙击手彻底形成一套理论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