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章 大势所趋(2/5)

第1章 大势所趋(2/5)

路可依为由,请曹睿乘龙舟南行,被曹睿明确表示拒绝了。曹睿给曹真回复的理由很简单,既是出征,就要有出征的道理。朕又不是不能骑马,何必乘舟贪图安逸?曹睿的位置位于大军最末。长水校尉段默所部的一千骑兵殿后,步兵校尉卞兰所部在前开道,曹睿本人则在越骑校尉甄像所部的军中。而枢密副使刘晔、尚书左仆射黄权,以及阁臣、尚书、枢密、散骑们,同样都随在曹睿的马后。楚王爱细腰,后宫多饿死。太和皇帝偏好武烈之气,故而臣子们都要摆出一份不惧征程的豪迈气势来。但当曹睿平心静气的去观察这些臣子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臣子的老龄化问题。刘晔已经五旬有五,自担任了枢密副使以来,身体一直欠佳,从曹睿的角度看来,这也与枢密院所处理的极为繁重的军务相关,可以说是操劳所故。但这种事情偏偏还劝不得。曹睿曾担忧刘晔的身体状况,与刘晔私下谈话,问他要不要将手上的担子松一松,选些旁人来帮助他处理军务。幸亏是私下谈论,这也给刘晔吓得不轻,还以为自己哪里不合了皇帝的心意,以为自己将被撤换。曹睿连连解释,这才稍安其心。刘晔表示莫说这种军务强度,再来一倍他也吃得消。刘晔这种性格是不可能放下权力的,伐吴在即,死在任上他也心甘,更别说他自认为根本到不了这种程度。黄权倒是身体强健,可也已经过了六旬之龄。裴潜、徐庶都已经过了六旬,倒是刚过五旬的卢毓和刚刚四旬的王肃正值当年。时人皆论,卢、王二人日后必为尚书仆射之选。辛毗快七旬了,他此前给曹睿的私信中说,打完这一仗之后就要乞骸骨归乡,满宠也是差不多的年纪。更别说大将军曹真病愈之后一直称不上完全健康,董昭垂垂老矣……倒是与刘晔几乎同龄,五十五岁左右的司马懿能力挽强弓。年龄和身体素质这种问题,因人而异,几乎是无解的问题,外人很难干涉与影响。时间流转,经过了汉末乱世的那一代精英之辈终将老去。不是说他们就比如今三旬、四旬之人普遍智谋更高、能力更强,而是彼时连年征战、错综复杂的局势,给了很多人掌握局势、自我施为的舞台与能力,使他们卓然不群的特质能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来。当然,曹睿面对的这一问题还算好的,‘年轻一代’的官员依旧不断涌现出才能之辈。卢毓、王肃、王昶、王观、王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