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宗室外戚(3/4)
辛苦司空为朕使者了。”司马懿微微低头:“何敢言辛苦二字?为天子效力是臣之本分。”曹睿叹道:“建安二十五年武帝薨逝,就是司空在洛阳一力主持,想来有司空在洛阳,丧礼断不会有差错的。”“此行顺遂。”“谢陛下。”司马懿躬身一礼,另一边的中书令刘放已经拟好了旨意。旨意一共三封,第一封是谥号、归葬高陵及追封事,第二封是敕司空司马懿为天子使者主持丧礼事,第三封是卞兰为步兵校尉事。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崩后,由司马懿、贾逵、夏侯尚等人护送灵柩归葬邺城高陵。此番武宣卞后归葬高陵,司马懿、卞兰二人也会同至邺城。说不得能在邺城碰见。皇帝诏令,又是国丧急事,司马懿根本不敢半点怠慢。从中书令刘放处接了诏书之后,又被皇帝亲自执手送出了辽东太守府,简单整理了一下后,不到半个时辰就带着一百骑兵、一人三马向西驰去。四千里远,不顾马力、日行一百五十里还是可以做到的,二十余日可至。只怕到了洛阳后,人也是要瘦上一大圈。司马懿带着骑兵出了襄平城的西门后,转身看了一眼还留了些战时痕迹的襄平城门,自嘲的笑了一下。怎么自己还成了葬礼专家了呢!曹睿刚将司马懿送出了太守府的正门,回返堂中之时,刘放又送来一封卫臻送来的密报。当着臣子们好奇的眼神,曹睿略微打开浏览了一遍,就复又将其合上。“存档!”曹睿将密报放在了刘放手中。“遵旨。”刘放应下。皇帝不欲多说,臣子们也无人追问。至于这个密报之中,不过是太和三年毕业的天子门生、优秀士子、有志报国的隐蕃隐叔平,已经到了吴国的消息罢了。……七月十五日。豫州,许昌城东南五十里处,贾侯渠旁。七月中旬的许昌依旧暑热难耐,全长近二百里的贾侯渠旁,大大小小的工地约有将近四十个。大魏兴盛,离不开屯田制度。许昌作为曹操最早推行屯田制的地方,无论是屯田民的数量,还是屯田田土的广阔,都在大魏居于首位。屯田百姓除了要按比例缴纳收成之外,依照州中指令服徭役,也是一项分内之事。以前服徭役对屯田民来说是个多余的负担,可从太和二年起,服徭役不仅饭食管够,每个劳力每日还有几文钱拿。力气这种东西,用光了睡一觉,第二天还会长出来。更别说还有钱领,何乐而不为呢?这是朝廷的大善政!百姓乐意参与徭役,可负责指挥的官员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