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将作工场(3/4)
房屋内,有的在造铁盔、有的在造护膊。耗费人力多的,我们就多放一些人。”“这般分开制作,各有各的流程,每日下来、甲的各部生产的数量尽皆相同。”马钧当然是认识毌丘俭的。谁让毌丘俭在洛阳声名如此响亮,且马钧之前的上一任将作大匠,就是毌丘俭之父毌丘兴本人呢?毌丘俭大约听懂了,出言问道:“若是同时制作具装甲骑的铠,这些定下的人数就要变动、就乱了次序了?”马钧点头道:“毌丘将军所言极是。”曹睿点了点头:“弓弩和羽箭在哪边生产?”马钧指向右侧:“臣来为陛下引路。”几人一边走着,马钧一边解释道:“禀陛下,所谓弩、实际分成三个部分。”“弩弓、弩臂和弩机。”“与铠甲相仿,都是各地制作出部件、集中运送到洛阳进行组装的。”曹睿踱步走到一名组装弩机的长案前,一旁的工匠欲要跪地下拜,却被毌丘俭拦住了,只让他到一旁站立候着。曹睿看向弩机:“这些都是从哪里运到洛阳的?”马钧答道:“都是从河东铜官处运来的。匠人们在此处组装弩机、并用锉刀修正形状。”河东产铜,而弩机几乎都是铜制。说着说着,马钧指着弩机的各部件道:“陛下,上面这个突起的叫做望山,且有着刻度标注,是军士用来校准距离、瞄准发射用的。”曹睿点头,这就类似瞄准器一般的功效。马钧继续介绍道:“下面这些是牙、悬刀、郭、勾心。这些就是弩机击发所用的部件了。”曹睿接过马钧手里组装好的弩机,轻轻扳动了几下悬刀。这不就是扳机吗!余光看去,弩机侧面似乎标注着些铭文。曹睿调转方向,看向弩机侧面凹陷进去的铭文,轻声的读了起来:“太和三年八月卅日,河东铜官丙都作,吏张和、陈铎,匠刘齐。”徐庶、裴潜虽然知晓这种将作都会留下匠人姓名,却也是第一次细致观察,不免都将眼光凑了过来。曹睿点了点头:“物勒工名,有迹可察,乃是良策。”马钧点头道:“此种方法由来已久了,却不是臣创立的。”曹睿笑着看向马钧:“朕估计此种方法研习数百年了吧,你虽然匠心独到、却也不是这第一人。”马钧谦逊的拱了拱手:“陛下说得是,臣不过沿袭旧制而已。”曹睿看过了弩机,又继续背着手、在马钧的引导下将将作监工场都转了一圈。告别了马钧后,几人朝着洛阳南门的方向驰回。与此同时,侍中辛毗辛佐治则刚刚到达了陈仓。陈仓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