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12章 隔河对峙(2/4)

第112章 隔河对峙(2/4)

根基的大事。曹休深吸一口气,随即向皇帝行礼:“陛下的苦心臣明白了。”曹睿点了点头:“大司马的三万骑,乃是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要么在无强口大本营不动,要么就留在无强口到挂车中间的平原、或者皖城左近的决战之时再动。”“朕在此处的指挥调度,还是要依仗大司马来协助朕的。大司马就不要推辞了。”曹休当然应承下来。不过片刻之后,曹休又好似想到了什么:“陛下,不如将臣的旗号送到朱盖处。吴兵本就不知道我大魏军力情况,说不定会让吴兵误判。曹睿刚想点头,又侧过目光看向了司马懿和刘晔的方向。见两人都点头赞同之后,随即再不迟疑的答应下来。……随着元月五日深夜中,曹魏无强口和东吴皖城两处大营中不断发出的军令,魏、吴双方二十余万士卒的命运也随之转动起来。六日清晨,朱盖刚刚在挂车的营中醒来之后,便得到了无强口处大司马曹休的军令,随着军令而来的,还有属于曹休自己的旗帜令号。简单用了早饭之后,朱盖没有片刻犹豫,亲自率领了四千骑兵向西进发。其实此时的右将军朱盖是颇有些有恃无恐之感的。无非就是因为自己所部皆是骑兵,而对面的吴兵只是步兵。不管皖城的兵力有多少,两万三万也好、十万二十万也罢,皖城之兵再多也不过是步兵而已。从山脚延伸至丘陵,长度近九十里、宽度至少有六七里的平地,朱盖可以称得上是来去自如的。真的如此。四条腿天生就比两条腿快,骑兵的优越之处并不在于长途行军跋涉的骑乘作用,而更在于其爆发力和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极快的战术部署。即使两侧有埋伏,最窄处也有六七里宽,如何能埋伏得了呢?若是吴军手中的骑兵尽出,那就更好办了,简直是喜上加喜,直接将其就地绞杀了便是。朱盖率领骑军已有二十年,他绝对不相信东吴的骑兵能胜过自己。虽然非常自大,但事实确是如此。数日之前,陆逊元月二日在潜口派潘璋率两千骑兵急速北上隔绝皖城以东时,搜集东吴全军方才抽出两千骑兵,可谓是用心良苦了。东吴本土并不产马,而吴军竭尽全力方才挤出的这两千骑,来源也是五花八门。有从建安初年之后,孙策孙权陆续征战从各地获得的,也有荆州、扬州多年与蜀汉、曹魏交战中掳获的,还有从曹魏处光明正大取得的,甚至还有从辽东买来的。说来也是有趣。早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