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95章 过谯不入(1/4)

第95章 过谯不入(1/4)

    陆逊的船队浩浩荡荡,从西陵沿江向东而行。如今正值冬季,满载的船只一日可行一百二十里。从西陵到武昌若只计算水上路途,大约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如此不过十日而已。武昌是东吴目前的都城所在,吴王孙权的五万中军就驻扎在武昌及江夏一带,由东吴宗室将领以及孙权的亲信将领统帅。此时吴国可用的兵力不过十七、八万上下,除了五万中军,大大小小各将领所领的部曲就有五万之多,剩下的都是各地州郡的地方兵力。与魏国有明显差异的是,魏国的军队可以分为中军、外军、州郡兵三类。而吴国的军队则是中军、诸将部曲、州郡兵三类。这就已经很明显了。魏国边防重地的军队都是由朝廷直管、驻在边境,而吴国控制水陆要冲的军队,却更多以诸将部曲为骨干、加以地方兵员而成的。换句话说,如果打完这一仗之后,孙权把陆逊的防区换到江陵,让朱然迁到乐乡。那么陆逊的五千部曲是要跟着陆逊迁到乐乡,全家男女老少也要一并迁到乐乡。朱然的两千部曲也作此理,也是会携家带口一并迁到新的驻地。颇有一些封建之感。若是以后人的地图来看,吴国的占据荆州、扬州、交州,地域面积确实不小,甚至可以和北方分庭抗礼。但若是看人口分布,东吴的实控面积就变得可怜得多了。就连建业不远的丹阳,还天天闹山越呢。更别说那些户口稀少、却要掌控的地方。丘陵湖泊沼泽密布,耕地少的可怜,山越之人还躲在山中不肯交税。靠着这样的百姓,又怎么能建设好大吴呢?面对这种情况,吴王孙权自然是有一套的。那就是从自己的麾下选出一名将军,给他一千部曲,让他领着部曲和部曲的家属,自己搬到需要驻防的地方。不论是征兵、防御还是征讨山越,将领以部曲作为骨干,做起事来就更得心应手。这简直是三国版本的生产建设了。数年之前,曹丕三路征吴的时候,中路的曹仁从合肥南下率军攻打濡须。朱桓当时手下只有五千士兵,曹仁本以为这局稳了,令将军常雕乘船去进攻濡须水中间的岛屿中州。当时濡须守将朱桓的部曲家眷们,就居住在濡须中州之上。当着别人的面进攻别人的家眷?朱桓的部队简直如被施了法一般,原地爆种怒气滔天,不到三千人的军队打得常雕的五千士兵全军覆没,后面还逼退了曹仁和其子曹泰。魏国驻扎边境的外军,为了保持军队不逃散,采取的是在内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