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不谋财 不占地(2/2)
起来反抗太平军,有人心之助,至少有六分成功把握。但若是教民也参与其中,恐怕就会让不少士绅感到疑惑,甚至于一些平素就对教民不满的士绅说不得会临阵变卦,不再参与此事。
纳兰明珠早前一直在北京,并未来过江南,但对教民,他也十分了解,知道这些人不可靠。从前清廷对教民也是有所提防的,概因这些人有教无国,不论明清,皆非他们心中之国。若说亲近,恐怕也只蒙古人能让教民真诚相待,因为若非蒙元,教民也不会从极西之地不远万里之遥来到中国。也正因为蒙元,教民在元朝时几乎霸占了所有中层官吏之职,江南之地的驻军也皆是教民组成的色目军。
可以说,在蒙元时期,真正镇压江南汉人的并非元军,而是教民。也因此事,江南的汉人对于教民十分反感,有明一朝,要不是教民参与了靖难,助燕王当了皇帝,恐怕他们早已在江南绝迹,哪还有现在。然而即便明知江南汉人对教民反感厌恶,明珠也必须联络他们,原因很简单,教民比汉人更为团结而矣。
“教民人数是少,却有教寺主持,人心更齐,一旦起事,便能令行禁止,比之你们汉人更能打。”
已经决定提前起事了,纳兰明珠也没什么好瞒着赵祥伟的,毕竟教民在初期能发挥大作用,但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江南士绅。
按明珠的说法,教民比汉人更团结,更有组织力。陡然起事,明朝官府无备,教民能在短期内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和冲击力,这比分散各地,各怀想法的士绅们更能成为破坏江南的利器。虽然一直对赵祥伟等人说江南一旦起事,清廷大军就立即从徐州南下,但事实上明珠清楚,哪怕江南真的大乱,只要中原还被吴三桂威胁着,清军就不可能越过长江,甚至于徐州方面的贝勒屯泰都不敢派一兵一卒往扬州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