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汉儿不为奴> 第984章 内战不可避免(2/3)

第984章 内战不可避免(2/3)

接向江淮经略衙门负责,而安徽各府县则向安徽巡抚衙门负责,后者再向江淮经略衙门负责。以此将江苏长江以北和安徽各府县整合,避免军政各出一头,钱粮人力资源过多损耗。

    有关江北各府县实际人丁和耕地田亩正在统计中,不过因为这些府县的官员大多是投降过来的清朝官员,大小衙门效率运转不高,故而很难在短期内将统计数字上报。

    葛义以武将居江淮主官,对政务处理根本没有经验,很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办,不得不依靠那些降官处理,这让江淮经略衙门无形中又成了一个充斥降官的衙门,有些府县的官员连年号都弄不清楚,南都到底是哪个皇帝也不知道,天真的以为是跑到西南的永历帝又回来了,于是来往公文中大量出现永历二十年字眼。这让周士相哭笑不得,急令留守广东的大学士宋襄公,马上从已在广东各地有了实际政务处置经验的学官中挑选优秀人才送到南都,先行发分到各地应急。同时将组建金陵大学堂的计划提前,先组织培训一批半年期的短学制学员应付控制区扩大、却无足够人才治理的大难题。

    军帅府内,包括丁之相和袁廓宇这两位在朝堂上的大学士,都曾向周士相委婉提出暂缓清欠,从江南士绅中选出新官分派到各地,替换那些清朝降官,以便最大程度控制这些地方。周士相却说长痛不如短痛,不纳此议,反令张长庚和蒋国柱加快清欠,至少要保证搜刮出可长期维持十万太平军的钱粮。

    拿下了杭州的苏纳也接到了搜刮钱粮的命令,只是鉴于浙江南部尚有三府未能拿下,攻入浙江的第六镇兵员不足,若地方有变,单凭第六镇可能无法及时平定,所以周士相不准苏纳在浙江搞清欠,而是要他借通虏名义查抄那些富绅。同时苏纳在杭州满城获得的大量财富也往南京启运,以为军费。

    对杭州满城的财富,周士相明确要求先行用于在江北阵亡的太平军将士抚恤,各官若有私下截留者,一律处死。

    扬州之战已过去快半年,可是对于阵亡、负伤将士的抚恤和安置才进行了一半,连番大战耗光了周士相不多的家底,不得不用清欠、通虏等名义大肆收敛钱财,否则,财政难以维持。

    早期太平军采用的公库制因为太平军兵员不多的原因,保证了太平军的发展和凝聚力,但随着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