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疯狂的杨家叔侄(3/5)
麻不断粉碎的,不过是非常普通的坚硬月岩。
然而就是这些月岩,撞击在战斗舱外壳上之后,立即将战斗舱摧毁,舱内空天特勤组的战斗员,还来不及启动最后的逃生装置,一个个就因为撕裂的战斗舱,直接在月背上空被切成了碎片。
更加密集的月岩直接将尸体打成血雾,血色的圆球,包裹着尸块,朝着四面八方快速降落。
那都是两公里每秒的速度,撞击在月球表面之后,当即成了一滩烂泥,只一会儿,就跟月壤粘合在了一起,而这种粘合也只是刹那,随后便跟月壤一样,成了细小的颗粒。
“蝼蚁。”
将拍摄画面放大之后,杨师仁没有再去理会这些来自绕月轨道的攻击。
这一波之后,直接从月背发起登月攻击的可能性就没了。
接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地面进攻,不过环月轨道交通已经被破坏了很大的一部分,就算要组织地面进攻,也只能依靠全地形月球车。
而大型全地形月球车的造价,每一台都高达十六亿。
然而依靠小型月球车来组织冲锋,风险又太大,很多地面上的传统武器,在月球因为低重力、低大气的特点,不是完全没法用,就是武器威力特性发生重大变化。
所以太空中的武器装备,都是尽可能特异使用。
要么动能武器,要么电磁武器,要么定向能武器。
也不是没有自带氧化剂的武器装备,但都是大家伙,都是为了投送另外一种大家伙。
因此在过去的一些太空冲突中,很多时候都是冷兵器互殴为结局,反正人体暴露在太空中也会噶。
直到“欧盟”和“非盟”的联合实验室,搞出了一种真空环境下通过类光合作用的细菌,才算是有了全新的太空超人类希望。
不过这个实验已经过去了三十年,细菌也繁育了第一千七百多代,跟第一代依然没有太大的差别。
反倒是月背的洞穴群中,找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发现,很多人传言是发现了科技造物,但经过对照,又怀疑可能是过去探月过程中的工程污染。
研究成果还是有的,至少中方的月背洞穴群科考站,确实有了基础科学级别的发现,只是成果到现在还无法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