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为何给我这种机会(2/3)
整。让许宣不得不感慨,这些世家子弟的能力确实不俗。也只有这些吃过见过的主才能还原和改进这种游戏吧。比赛结束,钱仲玉以及谢玉带着其他学生来到了许教习的身前。“请问教习,这蹴鞠可是这么踢的。”此刻现场所有人都看向了这里,都在好奇这位教习是立刻道歉然后丢失威严,还是狡辩之后丢失威严。教授们也摇摇头,毕竟不管什么时候,把自己放上天秤都非智者所为。但若没有这般决心和狠心,又如何成为书院改革的先锋呢。这新人为了院士夫人的改革之举也算是付出许多。最后的结论是....殷夫人要加钱啊。这么认真的小伙子不好找了。而许宣则是没有那么多的屈辱,甚至有些雀跃。内心更是在狂笑,你们啊,为什么非要把这个装*的机会给我呢。也是准备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杀器。此世看似为晋朝,但与历史之中只有几分相似暂且不提,起码后世的经典名篇几乎没有。这一次,咱不得不当一次文化的搬运工了。或者说对于后世许宣而言,这和致敬先贤也没有区别。而且,他也不会贪图此文的名望。只见许教习迈步向前,施展入道后的小技巧,让身上的青衫无风自动,旋即声传四野。“很好,非常好。”“诸位学子的努力都看在眼里了。”“而且看到这一幕我心生有感,想到了一篇文章。”学生心中不满,早课用小故事可以糊弄过去,蹴鞠这件事也这样?虽然是游戏之举,但是读书人的脸面更重要。七日时间换不回来一个尊严?教授们也面露严肃,许教习选择了一个很不好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岂可虚与委蛇,做敷衍塞责之举。“北方有一隐士,姓韩名愈字退之,河阳人。”“自小聪慧,年长后为书院山长,依旧虚心学习。”“说来和我等也是同为老师。”“因世人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理念,影响到学院教学和管理,对此痛心疾首,便写出了这篇文章。”“后因战火纷乱遗失,未曾传遍天下,被我侥幸得之,今日分享给诸位,与君共勉。”许教习依旧非常善于讲故事,聊聊几句就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学子的不甘,和教授的不满被暂时压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冷笑,这个时候还在维护自身威严,甚至绑架其他教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