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1/7)
“论治理国家,运筹帷幄,朕不如叶首辅。”
“论个人武勇,征战沙场,朕更不如大元帅。”
“论洞察世事,卜卦布阵,朕亦不如国师。”
“子恒,那你觉得朕为何能坐稳这皇位呢?”
“因为父皇贤明,乃天命所归!”
“哈哈哈,这些话,哄哄下面那些无知百姓也就罢了。”
“.因为父皇掌一国之国运,坐镇皇宫便能镇压巅顶,即便在皇宫之外,亦能以国运加持忠勇之士,决胜于千里之外!”
“还有呢?”
“还因为我大蓝朝有四大御营军,能围杀巅顶,威慑四海!”
“还有呢?”
“父皇知人善用,在内有贤明之士,在外有骁勇之将,皆忠于父皇!”
“还有呢?”
“.父皇”
“子恒,你说得这些都对。太傅教你的那篇《君略》中有一句——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儿臣一直铭记在心。”
“闻人正是朕的伴读,与朕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但朕封他为大元帅,并非因为情谊,而是因为朕知道他此生所求只在沙场征战和武道登峰。
朕与云恕相识于江湖,此人有江湖意气,为人重诺而轻生死。若没有被朕‘骗’来当这个国师,他本该是江湖上一等一的豪侠。
但朕封云恕为国师,以国运助他修行,并非因为完全信任他,而是因为朕知道他的大道是扶龙而上。
叶择安天纵之才,朕能放权给他,是因为朕知道此人所求的是经世济民,要为万世开太平!他是一个纯粹的儒者,而并非弄权的政客。
子恒,将他人的未来放在自己的道路上,则前路一片坦途,这就是朕的‘德’。”
御书房内,秦子恒回想起自己十二岁那年,也是在这书房内,他和父皇的对话。
当时那段问答,他其实并没有太深的感悟。
直到坐上了龙椅,当了皇帝,他才渐渐明白了‘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的含义。
“一个才二十四岁就已经位极人臣,天赋青史第一,将来注定会成为天下第一的人。真的能丝毫不担心对方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