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网游动漫> 隐蛾> 子学三论及批判(下)(2/6)

子学三论及批判(下)(2/6)

想的初级阶段,小康:“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孔子在提到“小康”的时候,用了“六君子”举例,就是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这是站在他的年代,历史记载中所能看到的最英明的君主。他认为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就是达到这些君主所在时代的治理水平。但是请注意,在孔子看来,这也只是小康而已,并非大同。道理在现代人看来也很简单,比如根据“恕”的原则,你希不希望遭受阶级压迫?假如你不希望的话,那么在理想的社会中,就不要有阶级压迫!孔子对君主制,恐怕也能得出类似的认知。只是根据“中庸”的原则,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做不到而已,当时的人也没有总结出清晰的阶级理论……别说是当时,哪怕到了现在也很难做到。但是将来呢?人在现实的世界中,总有想做到但还没有做到的,这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孔子对“大同”进行了很多描述,但他谈的主要是其表现形式,而不是实现方式。也就是说,孔子描述了一个理想世界,但是在实现方法上,他只是用“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做了核心总结,认为这才符合真正的“大道”。在孔子所处的历史年代,这在客观上是无法实现的,他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只能当成一种理想。第三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要崇尚周礼?孔子崇尚周礼,有人说这是开历史的倒车,确实也可以这样评价,但问题并不能这么简单的概括。人们很难看清遥远的未来,只能在史书记载上看到曾经有过哪些美好的时代,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往往就是如此。孔子想恢复周公时代的礼乐制度,目的显而易见,他是想恢复周公时代的秩序。我们不要忘了,孔子本身就是周朝人。只是他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周天子早就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彼此征伐不休。孔子的希望,是天下重新一统,结束分裂内乱,恢复稳定与和平。可以做一个类比,一个生活在东汉末年乱世中的人,怀念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