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网游动漫> 隐蛾> 子学三论及批判(上)(3/7)

子学三论及批判(上)(3/7)

上帝是存在的。因为按照他的逻辑,既然外部世界存在,它又不是我创造的,那么必然存在一个造物主。笛卡尔讲的上帝,其实就是哲学意义上的上帝了……他这套哲学体系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介绍这些,主要是为了介绍“意识还原法”。那么除了笛卡尔之外,还有谁回答过这样的问题?有!往前两千多年,有个人姓李名耳,人称老子。老子的回答方式不太一样,他是直接给出了一套方法,叫归根法,其实笛卡尔运用的也是种方法。假如我们不能判断现有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真实,那么可以回到认识的起点,那种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老子对此的形容,诸如“复归与婴儿”、“如婴儿之未孩”,然后从这个起点开始构建认识体系的过程,又被称为复命知常。笛卡尔的“意识还原法”,就是老子在二千七百多年前讲的归根法的一种运用方式,而孔子也是这么构建儒家学说的。再提一个问题,都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那么老子究竟教了孔子什么东西,或者孔子究竟在老子那里学到了什么?后世流传的典籍当中,没有具体的记载,只提到孔子曾向老子“问礼”,然后感叹老子深不可测。但实际上有没有呢,当然有,不仅有而且很具体,就是构建认识体系的方法。孔子是怎样使用归根法的呢?如果说笛卡尔的归根法,可以被称为意识还原法,那么孔子对归根法的运用,则可称为“人性还原法”。婴儿是一种形容,指原始的无知状态,只拥有自然的欲望,欲望就导致了需求。这并不是说像婴儿那样无法思考,正常人都拥有思考的能力,而思考的过程就在建立思想体系。在孔子之前,儒者是称呼研究礼乐仪式的一批人,就是告诉人们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那么有个问题就诞生了,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孔子当年肯定也面临了无数这样的难题,所以他决定一直追问到底。人性还原法分三步,首先一步就是——忠。世上所有的道德规范、律法体系,我不知道它是否正确,也不能假定它正确或者不正确,一直追问到没有任何答案的最初状态,那我还知道什么?到最后只剩下最朴素、最自然的原始认知——我不想要什么、我想要什么。这种对的人性的还原,孔子用了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忠”。“忠”在孔子那里,或者说“忠”在儒家子学中,可不是后世“忠君”的意思。把儒家的“忠”异化成忠君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