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网游动漫> 隐蛾> 子学三论及批判(上)(1/7)

子学三论及批判(上)(1/7)

    (注:《子学三论及批判》,是我在2025书友兰香会上的讲座内容,当时只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提纲。有些引述的内容可能不尽准确,因为都是现场即兴的讲述。事后我尽量整理了讲稿,删除了一些不太合适的琐碎内容,当成免费章节发在这里,恰好与书中情节呼应,介绍宗正讲了什么,不想看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过。水平有限,一家之言。)最近国内国外都发生了不少热点事件,引起了很广泛的关注,具体就不多说了,但我们在指责某一类行为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双重标准。为什么我们本能地就会得出判断,双重标准是不对的?因为我们自然而然地拥有某种一致的价值观,它可能与某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无关,讲的就是最朴素的道理。社会生活中最朴素的道理,其实就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代表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但是社会价值观不是天然就有的,首先你得有这样的文化传统才行,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很多认知,在某些国家、某些族群中是没有的。比如孝敬父母,有很多国家连赡养的义务都没有。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然是文化传统,它决定了我们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对近现代的中国而言,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我们为什么能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对它进行本土化改造,这种思想的土壤从哪里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子学三论”的第三论,后面再阐述。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主流,一直是儒家思想。为什么诸子百家中,后世官学以儒家为主流?有人说这是统治阶级选择的结果,它最符合阶级统治的要求。这句话对不对?不能说错,它确实是选择的结果。但这个结论也是有问题的,至于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子学三论”的第二论。儒家之所以会被选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好用,能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大部分问题。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好用就是最大的优点。打个比方,有的学说在讲怎么盖监狱、怎么抓罪犯,但儒家讲的是另一种内容,我们为什么要盖监狱、为什么要抓罪犯?回答人为什么要怎样做的问题,就是儒家的子学。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有经、史、子、集四部,将儒家经典(通常所说的十三经,包括所谓的四书五经)列为经部,而将先秦其他诸家学说列为子部。是但我今天所讲的“子学”以及“经学”,不是按照这种标准划分的,而是特指儒家学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