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第652章 李自成起事(二)(2/5)

第652章 李自成起事(二)(2/5)

还是纳妾也就证明了在李自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李家的生活还是比较优越的,最起码能让李自成读书识字,并且还能有个鸿基的字(他弟的字是鸿业)。



    李家败落估计就是在万历、天启之际辽饷开征之后,像李家这种小地主基本上就是官府嘴里的一块肥肉,几次加派之后李家便也就成了普通农民。



    所以在李守忠死的时候他的随葬品只有一个破碗,这是当初陕督汪乔年在李守忠坟里挖出来的。



    由于李自成在成年之后家里已经败落下来,李自成不得已才去米脂县的银川驿当驿卒,这驿卒干了没几年陕西就大乱,然后朝廷为了省点钱补充军费就裁员,李自成就这样光荣的下岗了。



    这里就来说一下明朝的这个裁撤驿站的方案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明朝上上下下真的这么蠢?!干这种剜肉补疮的事?!



    ...



    明朝政府规定,每隔十里设立一个急递铺,每隔二十里设置一个驿站,急递铺有铺长,驿站有驿丞,都是不入流没品级的官员。



    急递铺的作用是替官府传递非紧急公文,急递铺的驿卒都是步兵,传递公文完全靠双腿来跑,所以只能传递普通公文。



    驿站的驿卒则是马军,以传递六百里以上的紧急公文为主,并且驿站还承担接待来往官员的业务,也正是因为这个业务最终导致了明末的驿站大裁员。



    明朝政府的财政与前代以及后代都不同,明代没有中央财政,所以地方驿递的经费是由地方官府向老百姓摊派,在明代老百姓缴纳的加派之中就有一项驿银。



    这本来就是一项不合法的税收,驿站用度本来应该是送中央财政拨款或者是地方财政主,结果到头来还是盘剥老百姓。



    这按道理说既然驿站裁撤了应该驿银减少才是,可地方官府仍旧按照旧例加派驿银,一分一厘都没有减免。



    而当时的明朝政府就是看中了这块肥肉,把全国各地官府向老百姓摊派的驿银收缴六十万两上来用做军费开支。最后老百姓仍然受加派的盘剥,而大量的驿卒因此失业。



    所以实际上明朝政府裁撤驿站其实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