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杨氏的谋划(2/5)
主战,从私人角度而论,这种人值得我们尊敬,但是,这与我们杨氏的谋略不符。”
“更何况,朝廷的议和派和投降派也不会放过他们。”
“我猜测,这些忠臣义士的结局会很惨。”
“他们或者被下狱,或者被罢官,甚至云朝皇族为了尽快议和,有可能拿他们的人头向狼族示好。”
“我在想,忠臣义士的结局不该如此。虽然彼此不在同一阵营,但是他们的忠贞值得敬佩。”
“古语有云,为众人负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固然眼下我们为了让百姓长痛不如短痛,所以不得不用阴谋策略去坑害当朝权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顺带着害死一批忠义之士。”
“在我杨一笑看来,哪怕他们将来成为我的敌人,然而由于他们的胸怀胸襟,所以我当尽力保留他们一命。”
“故而,我再下一命令,让京师杨氏弟子在施展谋略同时,对此等忠义之士多加关注和保护,若能救其一命,那便尽力救之……”
“此令,如上,王乐相,你可愿意领之否?”
不得不说,杨一笑的思维确实和很多上位者不一样。
他哪怕是下达命令,也不会用强令口吻,而是在下达命令的同时,把这个命令的缘由说清楚。
而杨氏核心层之所以不断的加入,各种能人志士纷纷押注在他身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杨一笑的这份特殊。
比如在唐青云的眼中,杨一笑有着隐忍负重之坚毅,所以早在三年半以前,这位曾经的泾县县令便投注了杨一笑。
在宋老生的眼中,杨一笑又是另一种情况,宋老生看重的是杨一笑仁义,欣赏的是杨一笑善待穷苦。
宋老生这种精研典策的智者,深知逐鹿之人必须拥有一个首要前提,若是不得民心,终究走不到最终一步。杨一笑心怀仁义善待穷苦,恰恰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美德。
至于其他杨氏核心层,对于杨一笑的认知也各有不同。
比如刘伯瘟,这货纯粹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