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第172章 原来康王也是个老阴货(2/4)

第172章 原来康王也是个老阴货(2/4)

匪,竟然明目张胆的和官兵对抗厮杀。”



    “但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贩盐,反而是保护当地百姓煮私盐。”



    “至于煮出的私盐去了哪里,本王和你杨县令全都心知肚明……”



    这一局,康王扳回来了!



    这时候才看出来,这位王爵其实并不浮躁,他此前表现的所有悲愤和憋屈,很可能全都是故意伪装出来的假象。



    他明知道杨一笑的青竹酒坊拥有御批,可以不受朝廷对于民间酿酒的律法限制,但他仍旧故意提了出来,以此让自己先处于弱势。



    随即又揭露杨一笑的私兵,其实康王很可能也意识到这股私兵在皇帝那里挂了号,然而他还是提了出来,并且故意让自己陷入杨一笑设定的语言陷阱中。



    紧接着,杨一笑开始索要钱财,准备狮子大开口,勒索他个几百万贯。



    直到这个时候,康王仍旧不露声色,反而继续配合演戏,假装自己憋屈的答应条件。



    一千骑兵的供养,第一年最起码百万贯,后续肯定不会再给,但是第一年也很大头啊……



    然而他看似吐口这个条件,其实是等杨一笑向他加码。



    也就在杨一笑真的开始加码时,他才突然抛出来杨一笑贩卖私盐的事,主打一个措手不及,瞬间让自己扳回一局。



    原因很简单,私盐是大罪,甚至从某种角度讲,比造反还要更严重。



    偏偏关于私盐这一点,杨一笑确实无法解释,无论康王还是杨一笑全都明白,皇帝再怎么宠溺也不会允许杨一笑贩卖私盐。



    缺钱花,皇帝可以私下里支持一点,毕竟文友嘛,而且是孙女婿,给点没关系,肉烂在锅里。



    缺人手,皇帝也可以默许招抚流民,毕竟自保嘛,况且男人都想掌兵权,所以招抚一点流民并且征兵,在皇帝看来也不算太大的问题。



    古人其实并不傻,能从人口推算出很多事情。



    比如四万个江淮流民,大概能征招一万个兵,但如果想要练成精锐,恐怕人数要缩减到几千人,而如果想要搞成更精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