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文学小说> 都市言情>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第381章 剧情过渡的一章(1/5)

第381章 剧情过渡的一章(1/5)

    姑苏工业园区,其实在此时国内大肆兴起的各种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园区中,具有特殊地位。



    一个副总经理担任协调委员会主任的园区,从级别上就高出其他太多。



    国家重视,省里全力扶持,市里把所有能给的土地、资源、人力,甚至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政策,全都给了工业园区。



    而当初选择这里,也是经过好几年的波折,中间和鲁省的胶东地区,浙省的临安、甬城,一番“厮杀”之后,才让备选名单里排名最后的姑苏,得了头筹。



    林伟明在车上,给李乐讲起坡县选择这里,而没有给其他城市的原因。



    “姑苏没有机场,没有港口,铁路运力也不算发达,仅有的两个优势,一个在于地方上的经商环境和千百年来形成的商业氛围,和靠近沪海。”



    “但是这两个,甬城也有啊,胶东也不差,鲁省还有全国最完善的工业产业链。可为什么最后选了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姑苏的成功在于人和。”



    “而老李太守,恰恰最在意的就是人和。”



    李乐琢磨琢磨,“您说的是地方上的能动性和态度问题?”



    林伟明笑道,“省一把手亲自带队,跑到机场去堵人,就要求给半天时间来看看环境。市长全程英语交流陪同,寸步不离。下面各级官员,有问必答,对建设园区的理解程度足够深刻。”



    “够团结,够激进,不怕掉帽子也要把经济搞上去的拼劲,合了李太守的胃口,再加上提前邀请我们做的调研,几个原因加一起,自然有了对比优势。”



    李乐叹口气,“那就是其他地方的行动落后了。”



    “也不能说落后,主要是意识问题,瞻前顾后,想要好处还怕担风险。就比如,岛城,甬城,都是计划单列市,财政是直接上缴的,因而浙省和鲁省,就不会像苏省一样。倾全省之力支持姑苏,他们会算财政账,但不会算经济账,发展账。”



    “而苏省一开始就排除了省内其他城市,明确仅姑苏一地参与招商竞争的战略,反而让投资者更加坚定。像其他地方还带着的那种雨露均沾的意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