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达芬奇与卡洛尔(3/6)
幅画联系到某个名人大师身上,炒作一番的想法,然后才以此为驱动力,才写出的这篇文章。
人非圣贤,谁能没有私欲。
学者有是人。
有些人会有为了名利妥协,自然也是常有的事情。酒井胜子和顾为经在写那篇论文的时候,也确实讨论过,觉得把这幅画安到一位历史上无名无姓的女画家头上,实在太浪费了,论文写都写了。
反正都是猜。
不如直接把她跟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妻子卡美尔联系起来,能带来比一个所谓的卡拉,强的多的舆论流量和市场关注度。
他们确实一度在心中动过这样的念头。
后者是人之常情。
而就算他们一开始就是捡到一幅画,然后为了找个历史上的知名画家硬贴上去,带着目标,写出的这篇文章——先朝着热钱最多的地方“呗”的射只箭,再慢慢的画靶子。
也不算“太”过分。
起码起码,顾为经和酒井胜子他们确实找了一些能够侧面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写出了一篇看上去像模像样的文章。
所以他们大概率艺术伦理、学术伦理上会被人指指点点。
法律伦理上……应该是蛮难界定的。
可这话要是从更阴暗的一点心思揣测,那就是直接在指责,包括这幅画本身和他们所掌握的那些资料在内,所有的证据、照片,写在论文中的论点,全部都是为了仿照达芬奇《救世主》的那幅画的经历,硬生生给直接造出来的。
根本就是一场有意为之的骗局。
罪无可恕。
这也是罗辛斯询问顾为经,他在哪里,花了多少钱,买到了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的目的——对比两幅画之间,在经历上的“相似性”。
早在他开口的瞬间。
伊莲娜小姐就洞悉了罗辛斯提这个问题所隐含的目的。
她知道,顾为经也已经看出来了。
他才不想掉进罗辛斯的言语陷阱中,解释来,解释去,说了那么多话。
于是安娜轻轻抬起手指。
“波。”
女人信手推了他一把,把他丢了进去。
伊莲娜小姐这么做的目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