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洞彻(4/6)
法氛围,一种思想,一种表现世界的方式。
观众看到的不只是一座教堂或者一枝烛光,而是明度和线条的巧妙组合。
卡洛尔不是用笔画出了它们,而是用符合心意的“正确”形状、明度和颜色暗示出了它们。
给予了观看者,她想要表示出的技法氛围——教堂的雷雨中的庄严朴素,或者烛火温暖的闪烁间,沁润人心的光芒。
这种随心所欲的技法,在纸面上传神的黏合笔触的技法氛围,叫做“大师气度”。
而这种抽象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叫作印象派。
当你学会用抽象的眼光观察世界,发现他们不是表层的外壳,不是简简单单的事物,而是由冷暖色调,色温,明度所搭建起的艺术世界的底层架构。
就会察觉技法不仅关于技法,也关于思考和觉察。
你看到火,便想到红,想到热,想到光芒和光芒所带来阴影。
那么对于印象派来说,掌握了这种艺术的思考方式,你就一只脚真正踏入了殿堂的大门。
从此之后。
你画的不再是“法”,而是“道”。抽离繁杂的笔法本身,你还能否捕捉出世间万物的美学本源,取寥寥几笔,就洞彻传神。
这就是真正的大师技法和“普通”优秀的画家的打磨优秀的笔法之间微妙,却有根本性的层次差别。
殊途同归。
不仅是印象派,立体主义,水墨大写意……东西方无数大画家,当对形状的刻画,对线条功底的磨砺走到高处的时候,不少人绘画风格都会从“写形”向着“写意”的方向转变。
可能便是这个道理。
卡洛尔的作品真的很有感觉,那种张扬和热烈的情感,自信的表达。
事物本没有美丑,没有形状,只是存在,
而她肆意的赋予这些景物形状,于是这些景物便在她的笔下有了形状,也有了灵魂。
正像胜子小姐所说的那样——
这是一门关于“心”的美学。
顾为经侧头看了看窗外,将笔尖往调色板上轻轻的沾了一下,正在绘画的雨雾之下的教堂近景,多添了一抹冷色调的凉意。
说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