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赵羽第一策——连枷(1/3)
王绾认为,赵羽根本就是在胡说。
毕竟过去几千年,自夏商时代开始,兵种也不过就是这么多而已,千年不曾变革,难道是老祖宗想不到这些?
显然不是的。
“历代君王在军事上,无不废寝忘食,尽尽全力增强自己是武勋之能,然千年不曾改变之种类。”
“其所在目的,就是要便于统帅而已。”
“一路步卒,若是分为种类,又当如何指挥?”
…
提及此事,赵羽不免一笑,前人所以不做改变,并非是其能力不足,想不到这些事情。
只是过去的战争,因为参与人数本就不多,所以各国之间完全没必要将兵种细分出来。
如商之时代。
天子商王,可携十一师兵将,分封之公携九师,侯携六师,伯为三师,子爵一师,男爵名义携一师,实则三人一师。
其中每一师足数千人而已。
后至周初时代,周天子除十一师外,还有六师拱卫王畿。
如此推算,当初即便是商王用尽全力也不过纵一万多兵马而已,哪有细分的必要?
但自东周开始,到今日,春秋战国之转换,各诸侯国之间的兵力,早已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
“如我之秦,携兵马十余万,在过去,这可能吗?”
赵羽的笑容中,带着几分轻蔑,但是并不令人生气:“丞相,如果今日之大秦,只是拥有一万兵马, 在下绝不会说这些话。”
“但是秦国至今日,拥兵十余万,随时随地,大王还可调遣几十万秦人入伍,浩浩荡荡。”
“如此规模之下,还是不做改变,不是有些太老套了吗?”
……
赵羽此刻一语中的,王翦、蒙恬等将领无不为之赞许,他们很早就看出这个问题所在。
只是过去秦王没有时间精力进行调整,他们也不得机会奏报。
并且那个时候,因为没有先例作为参照,众人也实在拿不出一个合适的处置办法, 恐其准备不足,随意奏报而为秦王带来麻烦,这才一直搁置。
今日借赵羽之口到处,并且听他的意思,是早有了解决之法,众人如何能不兴奋。